一號客運大樓(Terminal 1),為香港國際機場現時唯一營運中的客運大樓[1],位於新界離島區赤鱲角暢達路1號,佔地57萬平方米,樓高八層,座落於中、南跑道之間,為香港國際機場人流最密集之處。
一號客運大樓弧形拱頂採用大部分的鋼材,被譽為高水準鋼鐵工程和建築設計,並奪得由英國結構鋼材協會、鋼材建築研究所及英國鋼材公司合辦的倫敦一九九九年結構鋼材設計大奬。[2]
現時,一號客運大樓為所有旅客出入境管制、離境旅客登記及安檢,以及抵港旅客的行李領取的地方,所有航空公司現時均服務一號客運大樓。
歷史[]
動工及投入服務[]
在香港國際機場啟用前,本港民航機場只有位處九龍市區地帶的啟德機場。1989年,時任港督衛奕信爵士在《施政報告》中,宣布啟動「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拍板在赤鱲角興建新香港國際機場[3][4]。
樓高8層的客運大樓座落機場島東北角,總面積達55萬平方米,為當時全港最大型單幢建築物。客運大樓採用玻璃幕牆設計,一切設施均以方便旅客為主,出自英國建築師霍朗明爵士(Norman Foster)手筆。1995年初,中國建築國際集團聯合英國、日本和本港建築財團組成的BCJ聯營公司奪得客運大樓工程合約,合約總額超過101億港元,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宗單一工程合約。[5]
客運大樓地盤於1998年4月29日發生三級火警,6樓行李轉運區電機房約於晚上9時30分突然冒煙。消防接報到場,發現火警有蔓延趨勢,遂於16分鐘後升為三級火。幸事件未有造成傷亡[6],大樓結構亦未有損毀,故不影響新機場於同年7月6日啟用。[7]
為迎合機場旅客需求,客運大樓內設有佔地逾3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機管局將之命名為「香港機場購物中心」(Hong Kong SkyMart)[8],共有超過100間商舖和25間食肆,分佈於客運大樓禁區與非禁區各層;當中九成能在機場啟用當天同步營業[9],投入服務初期,到機場參觀的市民和旅行團絡繹不絕,令客運大樓人山人海。[10]
1998年7月6日,新客運大樓隨香港國際機場同步投入服務,服務出入境及過境乘客。
改善工作及新衛星大樓[]
機場啟用18個月後,客運大樓西北客運廊於2001年1月20日投入服務[11]。西北客運廊耗資21億港元興建,全長約300米,設有11條機橋,樓面面積達3萬4千平方米,令客運大樓總樓面面積增至55萬平方米,成為當時全球最大型客運大樓。
2007年,為配合二號客運大樓投入服務,客運大樓更名為「一號客運大樓」。
2010年1月,北衛星客運廊投入服務,設有10個附設機橋的窄體飛機停機位。
2015年12月,中場客運廊投入服務,香港航空所有航班均遷移至該處運作。
擴建[]
2019年11月,為配合第三跑道計劃,二號客運大樓進行拆卸改建。 一號客運大樓擴建部分於2019年11月29日投入服務,在抵港層加設了行李寄存及送遞服務,有多個休憩位置;另外,離境層增加旅客登記行段L,額外增加的48個櫃檯令櫃位總數增至369個,亦讓所有航空公司的旅客登記服務重新在一號客運大樓進行[12]。預計在二號客運大樓投入服務後,部分航空公司的旅客登記服務將會遷移至該處。
非禁區結構與設施[]
樓層與設施分佈[]
8/F | 離港層 | 餐廳 |
7/F | 離港層 | 旅客登記櫃位行段A-L、商店、離港大堂 連接緩坡道:離港層停車路緣、機場快綫機場站1號月台(博覽館方向) 連接四號停車場及香港國際機場員工綜合大樓 |
6/F | 航空公司辦公室 機場醫療中心 | |
5/F | 抵港層 | 抵港大堂、商店 機場快綫機場站2號月台(香港方向)連接通道 連接地面運輸中心巴士站及的士站緩坡道 |
3/F | 地面 | 地面巴士站 連接暢達路南面及北面巴士站、旅遊車總站、地面運輸中心巴士站及的士站 |
設施[]
- 接機大堂
一號客運大樓接機大堂主要設施分布 | |||
---|---|---|---|
設施 | 數目 | 位置 | |
旅客服務 | 2 |
| |
半島酒店服務櫃檯 | 1 | 接機大堂B口對開,扶手電梯側 | |
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服務櫃檯 | 1 | 接機大堂A口對開,扶手電梯側 | |
港深機場中轉服務櫃檯 | 1 | 接機大堂A口斜對開,鄰近連接機場快綫機場站天橋 | |
內地/澳門交通服務中心 | 1 | 接機大堂A側,連接四號停車場通道對開 | |
客用洗手間(包括殘障人士專用洗手間) | 4 |
| |
育嬰室 | 2 |
| |
行李寄存 | 1 | 接機大堂A側最北端,內地/澳門交通服務中心對開 | |
失物認領處 | 1 | 抵港層5A005室,鄰接行李寄存 | |
港深機場中轉旅客休息室 | 1 | 接機大堂A側最北端,連接四號停車場通道對開 | |
自動櫃員機(滙豐銀行) | 2 |
| |
自動櫃員機(中國銀行) | 1 | 機場快綫往市區月台 | |
機場快綫客務中心、售票機及八達通增值機 | 2 |
|
- 離港大堂
一號客運大樓離港大堂主要設施分布 | |||
---|---|---|---|
設施 | 數目 | 位置 | |
旅客登記行段 | 12 | 行段A-L(由南至北) | |
旅客服務 | 1 | E行段前 | |
行李包裝服務 | 2 | D及H行段前 | |
打印服務 | 1 | D行段前 | |
電池充電及傳真服務 | 1 | H行段前 | |
櫃檯速遞服務 | 1 | J行段前 | |
警務處報案中心 | 1 | D行段後,鄰近通濟隆外幣找換 | |
機場郵政局 | 1 | F行段後,鄰近通濟隆外幣找換 | |
自動櫃員機 | 1 | 中國銀行:D行段後 | |
客用洗手間 | 3 | A、D、K行段後 | |
傷殘人士專用洗手間 | 4 | A、D、G、K行段後 | |
育嬰室 | 2 | A、G行段後 | |
祈禱室 | 1 | A行段後,過洗手間及育嬰室後 |
禁區結構與設施[]
樓層與設施分佈[]
9/F | 離港層 | 天際走廊(前往T1衛星客運廊) |
8/F | 離港層 | 空中花園 |
7/F | 離港層 | 出境檢查大堂(旅客安檢及出境管制站)、美食廣場 貴賓室 |
6/F | 離港層 | 登機閘口(附設機橋)、候機廳及商店 |
5/F | 抵港層 | 抵港走廊(附設機橋)、轉機區、轉機櫃枱、入境管制站、行李領取、海關管制 |
4/F | 往遙距登機閘口(511-513、520-524)登車處 | |
2/F | 行李處理系統處理室 | |
1/F | 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西大堂、東大堂站及列車軌道 | |
設施[]
- 離港後區域(7樓)
一號客運大樓出境禁區區域主要設施分布 | |||
---|---|---|---|
設施 | 數目 | 位置 | |
出境檢查大堂 | 2 |
| |
收件箱服務 | 2 |
| |
香港國際機場管制站 | |||
美食廣場 | 1 | 離港後區域,南北出境檢查大堂中間以東 | |
洗手間 | 2 |
| |
嬰兒室 | 1 | 鰭孝對開 | |
飲水機 | 2 |
|
- 候機區
閘口[]
相關事件[]
圖集[]
註釋[]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包括T1中場客運廊及T1衛星客運廊在內。
- ↑ 〈機場大樓奪英設計大奬〉,《明報》,1999年11月4日。
- ↑ 〈興建新機場選址傳已作最後決定 麥浩德今巡視赤鱲角〉,《華僑日報》,1989年9月18日。
- ↑ 香港立法局立法局(1990年),《會議過程正式紀錄196至197頁》,香港立法局。
- ↑ 中國建築國際集團網站:發展歷程
- ↑ 〈新機場客運樓三級大火〉,《文匯報》,1998年4月30日。
- ↑ 〈新機場啟用日期不改〉,《文匯報》,1998年5月1日。
- ↑ 香港機場購物中心--購物新焦點,香港國際機場網站,1998年6月23日
- ↑ 〈新機場九成商舖明起營業〉,《文匯報》,1998年7月5日。
- ↑ 〈大批市民參觀新機場〉,《文匯報》,1998年7月13日。
- ↑ 〈香港國際機場西北客運廊今天啟用〉,2001年1月20日
- ↑ 〈機場一號客運大樓下周五增48個登記櫃枱 二號大樓將暫時關閉〉,《香港01》,2019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