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組人員休息區(Crew Rest Compartment),為機艙內機組人員在航班上執勤時間以外休息及睡覺的地方,只在一些大型寬體民航機中出現,多位於航機客艙尾部中間上方及頭部近駕駛艙位置,一般乘客無法在未經許可下進入。
由於機組人員休息區設有上下隔睡鋪,佈局與防空洞(bunker)類似,故在英文又名「Crew bunk」(或連寫為Crewbunk)。
概述[]
在長途航班中,機組人員不可能全程不眠不休地工作,否則會造成疲勞的情況,危及飛行安全,故此飛行期間也實施輪班制,指定某些機組人員在飛行途中的某一個時段到客艙(機艙服務員)或駕駛艙(機師)執行職務。而機組人員在指定執勤時間外應作息以補充睡眠及確保在精神狀態良好的情況下執勤,而機組人員休息區正是專門為此原因而設立,並成為航空業的標準。根據規則,飛行值勤時間(從上班簽到起計算)至飛機引擎關閉後15分鐘之間若超過14小時,機組人員需有最少三小時休息;如果值勤時間超過18小時,則必須有最少4.5小時的睡眠時間。[1]
機組人員休息區多位處客艙最頭部分右側及尾段中間橫位(DEG座位)頭上儲物櫃空間上面。另外,休息室通常不會有明文顯示其入口,客艙和休息室之間以上推式暗門分隔,並設有直式梯級連接休息室內部。休息室內部設置多個仿防空洞及潛艇寢室編排的睡鋪,睡鋪內設有枕頭、棉被,供機組人員睡覺之用,也設有閱讀燈供機組人員休息時閲讀。為顧及其他機組人員休息,休息區內不得發出任何聲響,動作必須安靜而快速。
就國泰航空而言,雖無正式的分配方床位式,但存在不成文的尊卑順序,即年資較淺者將挑選較小的床位。[1]
入口位置[]
正如每款機型有不同的配置,每款機型的機組人員休息區入口位置也會不同,這種分別尤其會出現在波音及空中巴士客機中。
在波音客機中,客艙前後頂部會有一條暗藏的秘密樓梯通往休息區,需要打開頂部開口爬梯進出。由於其位置隱蔽,通常一般乘客不會為意。
在空中巴士客機中,客艙尾部接近廚房有一道長梯狀的樓梯和一扇滑門,機組人員只需打開滑門便可進出,位置較波音客機而言沒有那麼隱蔽。[1]
航空迷文化[]
圖集[]
相關條目[]
- 機組資源管理
註釋、參考資料[]
- ↑ 1.0 1.1 1.2 國泰航空公司,〈機艙服務員如何在長途機上休息?〉[國泰的故事],2019年4月15日。
外部連結[]
香港航空交通大典目錄 | |
---|---|
以香港為基地的 主要航空公司/ 直升機公司 | |
民間、政府及 軍事機構/組織 | |
機場管理及 地勤機構 / 公司 | |
航線及航班 | |
主要機場及直升機場 | |
乘客 | |
後勤及保安設施 | 航空膳食處理設施 • 航空維修設施 • 消防局 • 香港警務處(機場特警)• 檢查閘 • 機場保安有限公司 |
艙等及機上服務 | |
機票、優惠及飛行常客計劃 | 機票 • 機票折扣 • 飛行常客計劃(國泰會籍 • 亞洲萬里通 • reward-U) |
機種及飛機製造商 | 噴射機 • 定翼機 • 螺旋機 • 直升機 • 滑翔機 • 水上飛機 • 無人機 • 波音 • 麥道 • 空中巴士 • 洛歇 • 康維爾 • 巴西航太 • 中國商用飛機 • 龐巴迪 • Diamond DA42 • 和諧式客機 • 阿古斯塔威斯特蘭 |
機艙及安全設施 | 行李艙 • 頂部儲物櫃 • 廚房 • 餐車 • 洗手間 • 座椅 • 安全帶 • 窗門 • 機艙門 • 駕駛室 • 機組人員休息區 • 樓梯 • 氧氣面罩 • 逃生滑梯 • 照明燈 • 客艙燈號 • 安全指示卡 • 緊急逃生出口 |
機務、航機/駕駛艙部件 及電子學 | 適航 • 引擎 • 雷達 • 避雷針 • 操縱桿 • 飛行顯示器 • 全球定位系統 • 儀器着陸系統(ILS) • 儀器引導系統(IGS) • 地形障礙(近地警告系統(GPWS)) • 多功能顯示器 • 大氣數據計算機 • 皮托管 • 自動駕駛 • 油門 • 飛行管理系統 • 銘牌 • 註冊編號 • 機翼 • 襟翼 • 翼尖 • 水平尾翼 • 反推 • 航道 • 中途點 • 甚高頻全向信標定位台(VOR) • 航班追蹤程式 • 離場 • 轉場 • 進場 • 快速檢查手冊 • 黑盒(飛行記錄儀(FDR) • 駕駛艙通話記錄器(CVR)) • 延誤及取消 • 特別安排 |
機場設備 | |
貨物 / 行李運送 | 集裝器 |
航空交通管制 及通訊 | 航空交通管制 • 控制塔 • 呼號 • 香港飛行情報區 |
航空氣象 | |
政策、制度與國際民航規範 | |
員工 | |
航空業培訓計劃 | 國泰飛躍理想計劃 • 香港國際航空學院 |
航空迷 | |
本地航空公司吉祥物 | 國泰十二生肖吉祥物 • 大灣區航空吉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