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金卡計劃(Operation Bojinka,阿拉伯語:بوجينكا,他加祿語:Oplan Bojinka),為基地組織恐怖分子拉姆齊•優素福(Ramzi Yousef)和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Khalid Sheikh Mohammed)所策劃的一項未遂恐怖攻擊計劃,襲擊計劃當中包括香港啟德機場往返美國的美籍客機航班。
此乃冷戰結束後,首宗及唯一一宗涉及香港的航空恐怖主義襲擊計劃。
背景
自冷戰開始以來,美國介入中東事務,包括在海灣國家駐兵,支持以色列等,而在1990年開始美國與盟友更介入伊拉克-科威特戰爭,觸發伊斯蘭極端主義者及原教旨主義者的復仇情緒,並試圖以恐怖主義手段,推翻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甚至進而試圖針對美國本土進行襲擊計劃[1]。而尚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作為亞太航空樞紐及旅遊城市之一,在國際間的地位舉足輕重,再加上往返美國航運需求龐大,因而成為恐怖份子潛在襲擊的目標。[2]
襲擊計劃
1994年,曾策劃前一年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爆炸案的優素福和朋友穆罕默德已在馬尼拉建立一個炸彈製造基地,並開始利用其埋藏在商業產品中(如隱形眼鏡盒)的炸彈,在菲律賓及東亞地區的機場不斷測試挑戰機場保安的可行性,前者訂購了往返香港及台北航班機票,並帶上金屬製的衣服、珠寶以混淆機場保安探測器及人員的視覺,甚至帶有避孕套並訛稱約見女人以説服保安人員。[3]
其後在1994年12月11日優素福以假名Armaldo Forlani及使用該名的假意大利護照登上一班菲律賓航空由馬尼拉出發經宿霧前往東京的434號航班,飛往宿霧途中在洗手間安裝炸彈,並埋在26K座位下方,設定4小時後引爆,優素福則在航機抵達宿霧後下機。最後,炸彈在日本沖繩縣南大東島上空爆炸,炸死一名日籍乘客及造成其他10人受傷,客機則順利迫降那霸國際機場[3]。
有見襲擊的成功,優素福和其他恐怖分子決定於1995年1月22日實施一系列客機爆炸計劃,於11班前往美國的第一航段客運航班上放置炸彈,當中代名Maroka及Obaida的恐怖分子會針對往返香港的航班放置炸彈:[4]
- Maroka會針對一班西北航空馬尼拉-東京-芝加哥航線,在馬尼拉登機,並在東京落機,然後在同航空公司營運的東京-香港-紐約航線航班中放置炸彈,並在抵港後逃回巴基斯坦卡拉奇;
- Obaida會針對一班聯合航空洛杉磯-香港-新加坡航班放置炸彈,乘搭香港至新加坡航段後逃回巴基斯坦卡拉奇,炸彈則會在飛往香港及洛杉磯期間引爆。
失敗
1995年1月6日,恐怖分子在馬尼拉的炸彈製造中心發生爆炸,及後菲律賓警方在調查時發現名為「Bojinka」的連環爆炸襲擊檔案,以及用作製造炸彈的電線、化學品原料、假護照等,計劃因而遭到揭露,而主謀優素福在同年2月7日於巴基斯坦落網並因1993年紐約世貿中心爆炸案被引渡至美國受審,象徵著波金卡襲擊計劃的失敗。1998年1月8日,優素福在美國紐約法院就世貿中心爆炸案及波金卡計劃被判處終身監禁,另加240年監禁刑期。[5]
可是,美國卻沒有因而加緊反恐,最終導致了6年後九一一襲擊事件的發生。[6][7]
預估對香港的影響
歡迎擴充條目完成以後除掉本模板。
相關條目
- 航空安全檢查
- 2001年九一一襲擊事件特別安排
註釋、參考資料
- ↑ 〈空中炸機 波金卡計畫翻版〉,自由時報,2006年8月11日。
- ↑ Stefanie Kam, 《Insurgency and Terrorism Series | Handbook of Terrorism in the Asia–Pacific》, 第499-504頁,2016年。
- ↑ 3.0 3.1 Philippines: U.S. missed 9/11 clues years ago,CNN News,2003年7月26日。
- ↑ Dennis Piszkiewicz, 《Terrorism's War with America: A History》, p.93。
- ↑ Judge recommends life in solitary for World Trade Center plotter,The Minnesota Daily(明尼蘇達日報),1998年1月9日。
- ↑ Plane terror suspects convicted on all counts,CNN News,1996年9月5日。
- ↑ Operation Bojinka's bombshell,Toronto Star,2002年6月14日。
外部連結
香港航空交通大典目錄 | |
---|---|
以香港為基地的 主要航空公司/ 直升機公司 | |
民間、政府及 軍事機構/組織 | 政府飛行服務隊 • 香港飛行總會 • 解放軍駐港部隊 • 英國皇家空軍駐港部隊 • 香港航空業協會 • 香港航空公司代表協會 |
機場管理及 地勤機構 / 公司 | 怡和航空服務 • 香港機場地勤服務 |
航線及航班 | |
主要機場及直升機場 | |
乘客 | 旅客登記(網上預辦登機) • 市區預辦登機 • 航空公司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國泰航空智能手機應用程式)• 登機閘口 • 航空安全檢查 • 行李托運 • 行李認領處 • 登機證 • 貴賓室 • 乘客候機設施 • 轉機 • 乘客指示牌 • 航班顯示屏 |
後勤及保安設施 | 航空膳食處理設施 • 航空維修設施 • 消防局 • 香港警務處(機場特警)• 檢查閘 • 機場保安有限公司 |
艙等及機上服務 | 經濟艙 • 商務艙 • 頭等艙 • 娛樂系統(國泰航空機上娛樂系統)• 飛行雜誌 • 飛行地圖 • 航空膳食 • Wi-Fi系統 |
機票、優惠及飛行常客計劃 | 機票 • 機票折扣 • 飛行常客計劃(亞洲萬里通 • reward-U) |
機種 | 噴射機 • 定翼機 • 螺旋機 • 直升機 • 滑翔機 • 水上飛機 • 波音(707 • 737 • 737MAX • 波音公務機 • 747 • 757 • 767 • 777 • 787 • 麥道 • DC-10 • MD-11) • 空中巴士(A220 • A300 • A310 • A319 • A320 • A320neo • A321 • A321neo • A330 • A330neo • A340 • A350 • A380
• H175) • 洛歇三星L-1011 • 康維爾CV880 • 巴西航太(Embraer ERJ190) • 中國商用飛機(ARJ21 • C919) • 龐巴迪挑戰者605 • Diamond DA42 • EC155 • 和諧式客機 |
機艙及安全設施 | 行李艙 • 頂部儲物櫃 • 廚房 • 餐車 • 洗手間 • 座椅 • 安全帶 • 窗門 • 機艙門 • 駕駛室 • 機組人員休息區 • 樓梯 • 氧氣面罩 • 逃生滑梯 • 照明燈 • 客艙燈號 • 安全指示卡 • 緊急逃生出口 |
機務、航機/駕駛艙部件 及電子學 | 引擎 • 雷達 • 避雷針 • 操縱桿 • 飛行顯示器 • 全球定位系統 • 儀器着陸系統(ILS) • 儀器引導系統(IGS) • 地形障礙(近地警告系統(GPWS)) • 多功能顯示器 • 大氣數據計算機 • 皮托管 • 自動駕駛 • 油門 • 飛行管理系統 • 銘牌 • 註冊編號 • 機翼 • 襟翼 • 翼尖 • 水平尾翼 • 反推 • 航道 • 中途點 • 甚高頻全向信標定位台(VOR) • 航班追蹤程式 • 離場 • 轉場 • 進場 • 快速檢查手冊 • 黑盒(飛行記錄儀(FDR) • 駕駛艙通話記錄器(CVR)) • 延誤及取消 • 特別安排 |
機場設備 | 跑道 • 滑行道 • 進場引導燈 • 機場車輛(航空膳食運送車 • 行李車 • 加油車 • 後推車 • 機員接送車 • 停機坪巴士 • 工程車)檢查閘 |
貨物 / 行李運送 | 集裝器 |
航空交通管制 及通訊 | 航空交通管制 • 控制塔 • 呼號 • 香港飛行情報區 |
航空氣象 | |
政策、制度與國際民航規範 | 民航處 • 空運牌照局 • 機場管理局 • 廉航 • 無人機 • 新機場計劃 • 第三跑道計劃 • 建築物高度限制 • 配額制度 • 航機檢驗 • 航空燃油(再生航空燃油)• 機場禁區 • 租戶禁區 • 航速限制 • 用機限制 • 航權 • 航空公司營運執照 • 新機場調查委員會 |
員工 | |
航空業培訓計劃 | 國泰飛躍理想計劃 • 香港國際航空學院 |
航空迷 | |
著名航空事件 | 1948年澳門小姐號劫機空難 • 波金卡計劃 • 1993年中華航空605號航班墮海意外 • 1991年勞達航空004號航班空難 • 1994年俄羅斯航空593號航班空難 • 1998年機場搬遷行動 • 1999年中華航空642號航班空難 • 2002年中華航空611號航班空難 • 2010年國泰航空780號航班引擎故障意外 • 2023年國泰航空大量航班取消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