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航空交通大典

歡迎來到香港航空交通大典,真正屬於香港人的航空交通百科全書。

本大典正處於建設階段,內容或會有缺漏,謹此見諒;也請各位踴躍參與編輯,謝謝!

了解更多

香港航空交通大典
Advertisement
Emblem-important
本條目或段落需要擴充,歡迎協助擴充來改善這個條目或者段落
更多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找到。
歡迎擴充條目完成以後除掉本模板。

香港國際機場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又名赤鱲角機場Chek Lap Kok Airport),是目前香港境內唯一民用國際機場,位於離島區赤鱲角地段第1號餘段及增批部分,乃國泰航空香港快運航空香港航空大灣區航空的營運基地,同時也是中華航空中國國際航空的核心機場。

香港機場管理局負責機場的營運及全個機場島的業權,須本着維持香港作為國際及地區性航空中心的目標,營運和發展香港國際機場。

2018年,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為7,470萬人次,貨運總量為512萬公噸,連續九年成為全球最繁忙國際航空貨運機場,而國際客運量則位列全球第三[1]。香港國際機場歷年來獲獎無數,自2001年起七年獲英國航空業意見調查機構Skytrax Research選為全球最佳機場,現時排行第五。此外,香港國際機場也以佔地1,255公頃的面積,成為歷來香港面積最大的機場

歷史[]

啟德機場[]

此章節的主條目是香港啟德國際機場

直至二十世紀末為止,香港的民航機場為1927年起啟用的香港啟德國際機場。啟德機場位處九龍市區地帶,與九龍城住宅區僅一街之隔,多年來飛機升降對居民造成了極大噪音污染。配合機場實施噪音管制,航班升降時間備受限制[2],使機場不能全天候運作。基於單跑道系統關係,啟德機場航班升降量受一定程度限制,一條13/31跑道根本不能同時應付客運與貨運的需求。

啟德機場自八十年代起,不論是跑道及停機坪使用量,均已日漸飽和。縱使民航處在有限空間內不斷擴建客運大樓、停機坪、跑道等設施,始終未能應付本港航空業在客運及貨運持續高增長的使用量。再加上啟德機場三面環山與周邊遍佈建築物的獨特地理環境,航機或未能以最高載重量起飛,大大限制了本港航空業發展,使當時社會上出現籌建新機場的聲音。

醞釀興建新機場[]

此章節的主條目是新機場計劃

事實上,政府自七十年代初期已開始物色興建新機場最佳地點。1973年進行的《空運系統長遠策劃研究》,初步研究過30個選址,其後逐步縮減至六個,依次為:

  1. 新界東部吐露港進口處的赤門海峽;
  2. 南丫島西部一個填海區;
  3. 長洲東部一個填海區;
  4. 位於后海灣稔灣的一個填海區,離岸及在爛角咀北部;
  5. 深圳河三角洲接近邊境禁區的一個填海區;
  6. 赤鱲角。

最後,政府選定赤鱲角為理想地點,並於1979年進行可行性研究,其後在1982年展開全面性總計劃研究。[3]民航處設計主任指出的原因如下:[4]

  • 取代啟德機場以應付預測至1990年或之後的交通需求,如仍然使用該機場,便只滿足一半需求。
  • 赤鱲角機場具備擴充條件,應付預測至1995年之後無限制的需求,啟德機場的發展只能達到1983至1984的水平。
  • 在赤鱲角運作機場,可以消除香港人口最高密集地區所帶來的噪音污染,如將啟德機場擴建使其能接受的交通流量,在1980年每日連續在5小時內,每隔一千秒便有一架飛越九龍上空。
  • 在新機場運作的夜航不會對人口密集地區造成噪音污染,故飛越九龍上空升降啟德機場的夜航在當時並不允許。
  • 新機場的空間接近無限制,較啟德機場附近受到山脈所帶來的地型限制影響為優,飛行安全情況可大幅改善。
  • 飛機降落和起飛均在海面並遠離陸地,解決於人口密集地區作最低起飛需要。
  • 啟德機場不能容納體積較當時為大和第二代超音速的飛機,從而制訂特別限制措施;新機場則沒有有關限制,以容納未來的航機。
  • 新選址可提早適應將來航空和交通管制的改善,在任何天氣下可以進行;而啟德機場則不能的,或有困難的情況才可使用新技術。
  • 在建造赤鱲角機場的同時,亦興建連接九龍天橋和道路,從而開放大嶼山作居住、商業、工業及康樂等。
  • 將機場遷移至赤鱲角使發展啟德機場原有530公傾土地的可能,以作適合中央城市活動,出售其土地的收入對發展新機場的財政具重大的貢獻。
  • 將航行操作撤離啟德,使九龍大部分地區的樓宇高度限制得以取消,更可在該處的各種計劃如醫院、住宅及商業地產可以再進一步發展。
  • 啟德機場從旅客交通及飛機操作,以及從出售土地的收入,到1995年時可以支付新機場第一期的費用。

一名政府官員於1983年1月24日向傳媒表示,指當局尚未決定是否在赤鱲角興建新機場,如顧問公司的報告顯示其所需動用的資金並非政府資源所負擔,可能要重新物色另一處地方興建新機場,又續指雖然在后海灣興建機場的費用可能會較便宜,但該處興建會面臨更多問題,與中國合作興建是其中一個問題,其後因素如技術、基本建設工程也會出現不少問題。更謂政府研究在赤鱲角興建機場前,已否決在后海灣興建。[5]

香港機場核心計劃[]

為穩定民心,時任港督衛奕信爵士在1989年10月11日發表《施政報告》,宣布啟動「香港機場核心計劃」(Hong Kong Airport Core Programme),選址赤鱲角興建新香港國際機場[6][3] 。當時政府把計劃描繪得極為美好,故又名為「玫瑰園計劃」。

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同時包括「十項核心工程」,除建造新機場外,亦包括以下基建:

中英爭拗[]

整個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原訂預算耗資逾二千億港元,這個由港英當局單方面提出異常龐大的建設計劃,而且超越1997香港主權移交,令到中國政府感到十分震驚,憂慮興建新機場會耗盡本港財政儲備,及為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留下巨額債務。中英兩國政府就此舉行多輪談判,尋求共識。中英雙方最終同意削減新機場計劃開支至1,582億港元,1997年後特區政府府負債不會超過230億港元,以及承諾留給特區政府不少於250億港元儲備等條件[7],不少基建項更需要縮減規模。[8]

兩國紛爭多時後,1991年9月3日,時任英國首相馬卓安親自到北京,和總理李鵬簽署《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本港史上最龐大及耗資最鉅的基建計劃-「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正式落實。

新機場工程啟動[]

為確保十項工程能有序地同步進行,政府成立了兩個高層次組織處理機場核心工程,包括「機場發展策劃委員會」及「新機場工程統籌署」,前者負責管理及監督機場核心計劃的工作,主席是時任布政司陳方安生,其他成員包括財政司司長、經濟局局長、工務局局長、庫務局局長、運輸局局長及規劃環境地政局局長;後者隸屬工務局,負責統籌、執行與監督各項工程。[9]

在移山填海興建新機場前,香港考古學會在赤鱲角島上進行考古工作,並將挖掘出的文物移走保存,島上的天后廟亦被拆件搬至東涌赤鱲角新村重建[10]。至於香港獨有的「盧文氏樹蛙」亦棲息在赤鱲角,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於1991至1992年發起活動,成功拯救全數盧氏小樹蛙,送到香港大學及墨爾本動物園進行人工繁殖;最後,專家在香港選了數個接收地點,把人工繁殖的樹蛙放歸野外。[11]

新機場工程於1992年展開,先將赤鱲角及欖洲兩島夷平,並透過填海將兩島連結,形成一大片平地,再於填海地上興建跑道停機坪客運大樓後勤區各項設施[12],其餘9項基建項目亦同步進行,以縮短工期。1995年6月,時任財政司麥高樂在中英雙方就新機場及機場鐵路融資安排達成協議後,公布新機場目標啟用日期為1998年4月。當時港府希望新機場工程可於1997年主權移交前完成,使末代香港總督經新機場返回英國,最終卻延誤至1998年才落成。

新機場開幕,混亂即臨[]

此章節的主條目是1998年機場搬遷行動

經過眾多工人多年來不辭勞苦、日以繼夜地趕工,機場客運大樓及島上主要樓宇和設施陸續落成。機場管理局大約由1997年年中起,再三保證新機場於1998年4月準備就緒。[13]

香港特區政府於1998年1月13日公布,新機場定名為「香港國際機場」。考慮到各項系統和設施建造工程的情況,機場發展策劃委員會於1月決定,新機場在7月6日啟用。7月2日,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及其他中港兩地高官出席香港國際機場開幕典禮。[14][15][16]

1998年7月6日凌晨,最後一班從啟德機場離港的國泰航空CX251號航班起飛前往倫敦。時任民航處處長施高理(Richard Siegel)以「Goodbye Kai Tak, and thank you!」(再見啟德,感謝您!)向啟德機場告別,並關掉全部跑道燈光,象徵着啟德機場歷史使命的終結[17]。機場徹夜搬遷行動在17:30開始,至翌日06:30結束,當晚有29架飛機由啟德飛往新機場,獲保留的機械設備全部經陸路及水路運到新機場。從紐約飛抵的國泰航空CX889號航班,當天06:27降落新機場南跑道(07L/25R),成為第一班抵港客機。歷時7年,耗資702億港元的新機場正式啟用。[18]

縱使自一月起已舉行了4次試運作[19],新機場開幕首天便發生大混亂[20][21]。機場內所有運作均出現無數問題,混亂情況接踵而至。航班資料顯示板失靈,導致乘客無法找尋離境航班,登機橋亦出現故障,繼而連環引發眾多航班延誤或取消;行李處理系統發生故障,導致旅客等候行李時間過長,甚至遺失大量行李。客運大樓內空調不足,地面太滑兼過度反光,超過200部公共電話未曾接駁,亦沒有24小時營業的食肆。超級一號貨站因貨物處理系統運作停頓,被迫暫停所有貨運服務,以致停機坪和空運貨站接壤的地方,堆滿大批積壓的貨物,甚至需要重開啟德機場貨運站。的士進入的士站後須輪候數小時,並且不能中途離開,的士站內亦沒有洗手間機場快綫售票機失靈,列車服務亦出現延誤。[22]

混亂情況持續差不多兩個月,機場運作逐漸回復正常[23]。政府事後成立新機場調查委員會,找出失誤原因,決定責任誰屬,尋求改善方法[24],並於1999年1月發表調查報告,竟然沒有任何政府高級官員需要為事件負上責任[25][26]。反而立法會所做的調查報告[27],點名批評了11位官員,其中最受注目的就是時任政務司司長,亦是機場發展策劃委員會主席陳方安生。最後陳太向公眾「毫無保留致歉」[28],事件終告平息。

發展香港國際機場[]

南跑道啟用[]

新機場投入運作時只有一條跑道,第二條跑道北跑道於1999年5月投入運作。

西北客運廊[]

機場啟用18個月後,西北客運廊於2001年1月20日投入服務[29]

二號客運大樓及海天碼頭[]

多年來,香港機場管理局進行了多項改善工程,擴建及提升機場設施,以應付日益增加的航空交通需求。機管局於2001年提出《香港國際機場2020發展藍圖》,發展航天城為機場提供商業配套設施,滿足市場對機場商業區的需求[30][31]。第一期項目包括二號客運大樓亞洲國際博覽館海天客運碼頭等設施,已於2008年先後落成啟用。

飛行區提升計劃[]

飛行區設施亦有提升計劃,機管局於2006年宣布斥資30億建造十個新的貨運停機位,以及興建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北衛星客運廊;新客運廊已於2010年1月15日啟用,設有十個附設機橋的窄體飛機停機位,專供機場日益增加的窄體飛機使用,以便乘坐這些航班的旅客可使用機橋登機及下機,毋須因飛機停放在沒有機橋的遠方停機位而轉乘接駁巴士。同年,機管局提出《中場範圍發展計劃》,在現有兩條跑道之間的中場範圍興建新客運廊,提供20個停機位,紓緩機場客運量迅速增長所帶來的部分壓力[32];中場客運廊(閘口201至230)於2015年12月28日落成啟用,接駁一號客運大樓無人駕駛列車亦如期通車。[33]

三跑計劃[]

機管局委託港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就機場擴建方案進行3個月公眾諮詢,中心原定10月向機管局提交分析報告,以便年底前向政府建議應否興建第三條跑道。不過報告進度卻一再延遲,機管局指公眾諮詢期間收集意見接近3萬份,港大方面要求更多時間完成報告,相信可在年底前向政府提交擴建方案建議。機管局就擴建共提出兩個方案,最終會「二選一」。其一是提升現有兩條跑道(圖)的航班升降量11%,至每小時68架次,涉投資425億元,但估計到2020年服務量便會飽和;另一方案則在機場北面填海650公頃,興建第三條跑道,可將每小時航班升降量提升至102架次,涉資1,362億元,估計足以應付至2030年或以後需求。[34]

疫情打擊,重創樞紐地位[]

設施[]

客運大樓[]

參見: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香港國際機場二號客運大樓

香港國際機場設有兩個客運大樓,分別是一號客運大樓及二號客運大樓。前者自1998年啟用至今一直運作,後者在2007年啟用,至2019年配合第三條跑道工程關閉重建,預計於2024年重新投入服務。

客運大樓為乘客辦理登機、出入境手續,以及上下航機的重要設施,為機場人流最密集的地方。

而其弧形拱頂採用大部分的鋼材,被譽為高水準鋼鐵工程和建築設計,並奪得由英國結構鋼材協會、鋼材建築研究所及英國鋼材公司合辦的倫敦一九九九年結構鋼材設計大奬。[35]

後勤區[]

參見:後勤區

機場後勤區泛指機場南跑道(07R/25L)以南的地區,該處設有貨運站、航空膳食製作設施、物流中心及航空公司總部。

商用航空區[]

參見:商用航空區

飛機維修區[]

參見:飛機維修區

飛機維修區位於中跑道及南跑道之間,主要設置為航機進行維修的設施,包括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HAECO)。而南環路近07R/25L跑道尾端也可被視為飛機維修區的一部分。

跑道[]

香港國際機場共設有三條與大嶼山的山峰屏障平行的跑道,07L/25R跑道、07C/25C跑道及07R/25L跑道,分別被命名為北跑道、中跑道及南跑道(中跑道因重新配置工程而暫時關閉)。

南跑道(07R/25L)[]

南跑道為香港國際機場首條落成啓用的跑道,按照方位命名為07R/25L。啓用初期處理機場所有起降航班,到1999年5月舊北跑道投入運作後,現時主要負責處理起飛航班。

中跑道(舊北跑道,07C/25C)[]

中跑道為香港國際機場第二條落成的跑道,按照方位命名為07C/25C。1999年5月以北跑道之名(按照方位命名07L/25R)投入運作,主要負責處理降落航班。

為配合第三跑道工程,北跑道被更名為中跑道並更改方位命名至07C/25C。2022年7月9日,配合第三條跑道(新北跑道,07L/25R)啓用,中跑道現時被關閉作重新配置,為期兩年。[36]

新北跑道(07L/25R)[]

新北跑道配合機場第三條跑道工程而增建,落成後隨即承接北跑道(07L/25R)的名稱,並於2022年7月9日投入運作,至中跑道重新配置工程完結之前肩負起舊北跑道主要負責處理降落航班的角色。[36]

旅客接駁設施[]

旅客捷運系統[]

Erthk-small
香港鐵路大典條目


停機坪巴士[]

海天中轉大樓[]

參見:海天中轉大樓

禁區外旅客接駁[]

地面運輸中心[]

地面運輸中心(Ground Transportation Centre)樓高四層,面積達五萬五千平方米,由「抵港地面層交通設施」(Arrivals ground level transport facilities,包括巴士總站及的士站)及「離港層停車路緣」(Departures kerb)組成。

巴士總站

地面運輸中心巴士總站設有兩組露天圍邊式鋸齒型巴士總站,為機場專營巴士服務的樞紐,共有41條巴士路線以該處為總站,另外有29條路線途經該處,方便旅客乘搭機場巴士路線(A線)及北大嶼山對外路線(E線)往返香港各區。

有關服務該總站的巴士路線詳情,請參閲香港巴士大典相關條目

地面的士站

的士站位處地面運輸中心北面,設有市區、新界及大嶼山的士站,方便旅客乘坐的士前往各區。

暢航路一號客運大樓離港層路緣

「離港層停車路緣」(Departures kerb)位處暢航路北行一號客運大樓七樓外。乘客在一號客運大樓正門下車,進入客運大樓後,沿多條緩坡道即可直接前往旅客登記大堂。

暢達路一號客運大樓外的巴士站[]

暢達路地面層一號客運大樓外設有兩個巴士站-一號客運大樓(南)[註 1]一號客運大樓(北)[註 2],主要由北大嶼山對外路線(E線,機場方向)、北大嶼山穿梭巴士路線(S線)、嶼巴A35B4線使用,方便旅客乘搭巴士前往航天城東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南大嶼山

另外,香港機場地勤服務往返國泰城國泰坊員工巴士上落客站位處一號客運大樓(南)巴士站前面。

一號停車場旅遊車總站[]

一號停車場旅遊車總站(Coach Station, Carpark 1)位於一號停車場與一號客運大樓對開的露天地帶,屬一非專營巴士臨時上落客區,為旅遊巴士、機員巴士提供上落客區。此外,分別往返愉景灣馬灣居民巴士路線DB02RNR334的上落客區均位處該總站。

機場快綫[]

港鐵機場快綫(Airport Express),專為香港國際機場而建,往返博覽館站香港站,市區中途停靠青衣站九龍站,而機場站為該綫服務香港國際機場的車站。

機場站設有兩層,第一層為抵港層月台,而第二層為離港層月台。機場站不設出入閘機以方便攜帶大型行李的乘客,所有乘客出入車站不需拍卡、票出入閘或插票出閘。如使用八達通乘坐機場快綫前往機場會在入閘扣取車資,前往市區則在市區車站出閘時扣取車資。

港鐵在機場的抵港大堂設置客務中心售票機八達通增值機,方便旅客購買車票八達通,或為其八達通增值。

停車場[]

航線[]

現有航線[]

已取消航線[]

未來發展[]

二號客運大樓重建及二號客運大樓客運廊[]

此章節的主條目是第三跑道計劃

航天城擴展計劃[]

圖集[]

註釋[]

  1. 此為城巴命名,龍運巴士嶼巴分別命名為暢達路(一號客運大樓)(南)及機場客運大樓。
  2. 此為城巴命名,龍運巴士嶼巴分別命名為暢達路(一號客運大樓)(北)及暢達路。

相關條目[]

Ebthk-small
香港巴士大典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1. 基建工程 建設未來,香港匯覽,2019年3月
  2.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1997年),《1997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經濟局工作進度報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3. 3.0 3.1 香港立法局,《會議過程正式紀錄196至197頁、202-205頁、208-209頁》,1990年10月31日。
  4. 民航處設計主任指出 赤鱲角興建新機塲 應付未來發展需要〉,《華僑日報》,1981年1月8日。
  5. 〈港中合建機場 技術工程問題不少〉,《成報》,1983年1月25日。
  6. 〈興建新機場選址傳已作最後決定 麥浩德今巡視赤鱲角〉,《華僑日報》,1989年9月18日。
  7. 袁求實,《香港回歸大事記1979-1997》,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5年。
  8. 機場快綫東涌綫由全段四線行車改為只有部分路段為四線設計,而電機設備亦有所減少,令今日兩綫班次增加大受限制。
  9. 青馬橋王不識超支 『當年』今日難複製,信報網站,2017年7月3日。
  10. 香港歷史博物館 林錦源,〈【學術演講】赤鱲角考古發展史〉,載《當代史學》1999年10月第2卷第4期,香港浸會大會歷史學系編。
  11. 嬌小玲瓏的盧氏小樹蛙,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網站,2011年8月16日
  12. 香港民航處七十年
  13. 新機場調查委員會解釋報告,政府新聞公報,1999年1月22日
  14. 國家主席主持香港新機場開幕典禮,香港政府新聞公報,1998年7月2日。
  15. 香港機場管理局,〈國家主席江澤民 主持香港新機場開幕典禮〉[新聞稿],1998年7月2日。
  16. 無綫電視-新機場開幕典禮,YouTube,1998年7月2日
  17. 香港國際機場發展歷程,香港國際機場YouTube頻道
  18. 9基建超支 遠超玫瑰園,明報,2014年12月15日
  19. 鏗鏘集:八佰億新機場,1998年7月12日(載YouTube)
  20. 亞洲電視本港台十一點新聞,1998年7月6日(載YouTube)
  21. 無綫電視六點半新聞報道,1998年7月8日(載YouTube)
  22. 香港機場管理局,〈機場管理局正全力解決機場問題〉[新聞稿],1998年7月7日。
  23. 香港機場管理局,〈新機場所有服務恢復正常〉[新聞稿],1998年8月21日。
  24. 新機場調查委員會成立,香港政府新聞公報,1998年7月21日。
  25. 新機場調查委員會報告內容詳細摘要,香港政府新聞公報,1999年1月22日。
  26. 新機場調查委員會報告
  27. 立法會調查赤鱲角新香港國際機場自1998年7月6日開始運作時所出現的問題的原委及有關事宜專責委員會報告
  28. 政務司司長電台節目訪問答問全文,香港政府新聞公報,1999年1月28日。
  29. 香港機場管理局,〈香港國際機場西北客運廊今天啟用〉[新聞稿],2001年1月20日
  30. 香港機場管理局(2001)呈交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討論文件,《香港國際機場 二零二零年發展藍圖》2001年10月29日。
  31. 香港機場管理局(2007)呈交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討論文件(CB(1)730/06-07(04))《香港國際機場航天城發展計劃》2007年1月22日。
  32. 香港國際機場網站:中場範圍發展計劃
  33. 耗資百億中場客運廊如期落成啟用,香港國際機場網站,2015年12月28日
  34. 蘋果汁:遲交第三條跑道報告〉,《蘋果日報》,2011年11月29日。
  35. 〈機場大樓奪英設計大奬〉,《明報》,1999年11月4日。
  36. 36.0 36.1 機場三跑啟用 暫續「雙跑」運作 中跑道關閉兩年重新配置〉,《明報》,2022年7月9日。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